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不得根据本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在停工留薪期内,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如果停工留薪期内原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期限将顺延至停工留薪期满。对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伤职工,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各个地区出台的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中均明确规定,在停工留薪期内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例如,《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又如,《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八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判断用人单位是否应向因工伤残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需要根据这些条款进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如果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根据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伤残职工劳动关系解除协议的条款,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协议内容、解除劳动合同的日期、离职手续和限制、经济补偿、伤残赔偿金确认、劳动合同解除证明和退工手续等方面。协议中应明确用人单位的补偿义务,包括正常的经济补偿金、伤残赔偿金、工伤医疗补助金等,以保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疑似职业病离职时的赔偿问题。根据法律规定,疑似职业病劳动者有权利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包括医疗、生活、工伤等方面的保障责任。用人单位有责任及时安排诊断,承担相关费用,并遵守法律要求不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病的民事赔偿标准包括多种费用,由工伤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