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竞业限制 > 已经履行脱密期还需履行竞业限制吗

已经履行脱密期还需履行竞业限制吗

时间:2024-10-13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1024
网友小何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他在半年前就告诉了公司人事部门自己打算在年底辞职,公司领导把他调离了技术岗位。现在办理离职手续,公司还是要求他签订一年的竞业限制协议。小何想了解已经履行了脱密期是否还需要进行竞业限制。手心律师网小编来解答这个问题。

已经履行脱密期还需履行竞业限制吗

脱密期与竞业限制的关系

根据司法实践,脱密期和竞业限制通常是二者选其一的情况。虽然脱密期约定的是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而竞业限制属于劳动合同终止后的义务,从先后义务的角度来看,二者并不矛盾。然而,脱密期的设定是为了给用人单位足够的时间采取脱密措施,一旦脱密完成,为何还需要进一步限制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呢?另一方面,竞业限制的期限可以比脱密期更长(最长可达两年),因此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期内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采取充分的脱密措施,劳动者无需在离职前履行脱密期(只需履行30天的预告解除期)。因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同时约定脱密期和竞业限制期,对劳动者的义务加重,显得不公平。脱密期较短,用人单位无需额外支付劳动者补偿,而竞业限制期更长,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竞业限制补偿。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约定脱密期还是竞业限制期。

违反脱密期的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不得超过两年。与设定脱密期的对象相同,即为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对于劳动者违反脱密期规定的情况,《劳动合同法》只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两种情形:一是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二是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因此,用人单位不能直接适用违约金约定来处理劳动者违反脱密期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只能主张损害赔偿权利。如果知晓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违反脱密期约定擅自离职,并在离职后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此时,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保密协议的约定主张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竞争对手(劳动者新的就业单位)明知或应知该劳动者实施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同样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以该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确定损害赔偿额,并向竞争对手主张侵权赔偿责任。如果劳动者或竞争对手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金额超过人民币五十万元,属于重大损失,应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幼儿园中层竞业限制的法律效力

    幼儿园中层竞业限制的法律效力,包括适用范围、期限和协议的约定。竞业限制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协议中应明确竞业限制的期限、范围、地域等,并约定用人单位向员工支付补偿费。同时,违约责任也应在协议中

  • 签了合同刚入职两个星期怎么离职

    员工离职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员工在离职时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内则提前三天通知。员工不需要因未签合同而缴纳违约金,但如果违反服务期或竞业限制的约定,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同时,单位应结清工资,如拖欠工资,员工可维权。

  • 竞业禁止纠纷的解决方式:诉讼还是仲裁

    竞业禁止纠纷的解决方式,包括劳动仲裁和诉讼。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未支付补偿金的竞业禁止纠纷属于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选择劳动仲裁解决,如无法解决可提起诉讼。有效的竞业禁止协议需满足合理经济补偿、期限明确等条件。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劳动者需承担民事责任及侵犯

  • 竞业限制期限超过两年的有效性问题

    关于竞业限制期限超过两年的有效性问题。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竞业限制期限一般由相关法规和规定确定,但随着科技发展,商业秘密保护需求发生变化。《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为,对于超过此期限的约定,存在争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竞业限制的定义及

  • 竞业禁止协议
  • 违反竞业限制造成实际损失的举证责任
  • 解除竞业限制:劳动争议纠纷还是劳动仲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