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通常在加工承揽、买卖等合同中使用。
押金的金额一般等同或接近于合同标的物,而定金一般相当于标的物的百分之几十。
押金具有代替性,即一方已为另一方递交实质性的标的物,为保证已交付的标的物能返还,要求另一方交付相当金额的保证金。在合同不能履行时,以没收押金作为解决合同的方式,体现保护非交付押金一方的利益。而定金带有一定的违约惩罚性,旨在督促双方履行合同。
定金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民法通则》第89条、《担保法》第二章、《合同法》第115条、116条、128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定金担保具有惩罚性,违约一方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一方不履行债务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定金担保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债务人只能为自己提供债的定金担保。
定金担保的标的物为金钱偿付。
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定金担保约束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违约均可适用定金罚则。
定金担保仅适用于合同之债,而不适用于其他债的担保或作为反担保。
目前我国法律对订金尚无明确规定,但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
订金交付应理解为预付款交付,其目的是解决收受订金一方的资金周转短缺,增强其履约能力。
订金不具备债的担保性质,收受订金一方违约只需返还订金,无需双倍偿付。
定金合同相对于主合同是从合同,而订金约定是主合同的组成部分。
订金不具有债的担保功能,其功能在于为一方当事人履行债务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定金一经给付,发挥制裁违约方、补偿守约方的功能;而订金给付后,如发生一方违约导致解除合同的情形,收受订金的一方必须如数退还订金。
订金适用于金钱给付为一方履行债务的合同,多见于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等有名合同中。
押金属于质押担保的一种特殊形式,债务人或第三人将一定数额的金钱移交债权人占有,以优先受偿。
目前我国法律对押金尚无明确规定,但允许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约定给付一定数额的押金这种担保方式。
押金属于担保物权的范畴。
押金的给付可以是主合同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且数额可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可以高于或低于主合同的标的额。
押金仅对违约方的制裁以所交押金为限,给付押金一方无权收回押金,收受押金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也无需双倍返还押金。
押金适用于各种合同,不仅限于合同之债。
根据定金、订金和押金的法律属性,建议当事人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对于选择定金担保方式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定金合同的性质,并符合法律关于定金限额的规定,并采用书面形式约定。
合同中的定金比例问题。定金作为担保方式,其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合同中如约定超过此比例,则超过部分不能起到担保作用。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如果一方不履约,可能需要双倍返还定金。同时,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两者都
购房定金退还的合理性问题。在开发商具备合法销售资格且业主违约时,定金可能不予退还。业主应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减少定金金额、谨慎签署认购书等。在特定情况下,如合同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补充协议协商未成或国家新政策导致不符合购房条件等,购房者可以要求返还
巴中购房定金的退还问题。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条文,定金能否退还取决于交付定金的一方是否履行了合同条款和约定事项。如果履行了,定金应全额退还或抵扣部分购房款项;若收取定金的一方违约,则需返还双倍定金。退还定金的情况还包括政策变动、突发事件或不
没有签订合同的微信定金是否可以退还的问题。具体情况需根据双方履行合约的情况而定。如果支付定金的一方违约,则无权要求退还定金;如果是收到定金的一方违约,则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此外,还讨论了口头协议下的定金退还方式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金额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