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通常在加工承揽、买卖等合同中使用。
押金的金额一般等同或接近于合同标的物,而定金一般相当于标的物的百分之几十。
押金具有代替性,即一方已为另一方递交实质性的标的物,为保证已交付的标的物能返还,要求另一方交付相当金额的保证金。在合同不能履行时,以没收押金作为解决合同的方式,体现保护非交付押金一方的利益。而定金带有一定的违约惩罚性,旨在督促双方履行合同。
定金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民法通则》第89条、《担保法》第二章、《合同法》第115条、116条、128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定金担保具有惩罚性,违约一方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一方不履行债务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定金担保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债务人只能为自己提供债的定金担保。
定金担保的标的物为金钱偿付。
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定金担保约束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违约均可适用定金罚则。
定金担保仅适用于合同之债,而不适用于其他债的担保或作为反担保。
目前我国法律对订金尚无明确规定,但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
订金交付应理解为预付款交付,其目的是解决收受订金一方的资金周转短缺,增强其履约能力。
订金不具备债的担保性质,收受订金一方违约只需返还订金,无需双倍偿付。
定金合同相对于主合同是从合同,而订金约定是主合同的组成部分。
订金不具有债的担保功能,其功能在于为一方当事人履行债务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定金一经给付,发挥制裁违约方、补偿守约方的功能;而订金给付后,如发生一方违约导致解除合同的情形,收受订金的一方必须如数退还订金。
订金适用于金钱给付为一方履行债务的合同,多见于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等有名合同中。
押金属于质押担保的一种特殊形式,债务人或第三人将一定数额的金钱移交债权人占有,以优先受偿。
目前我国法律对押金尚无明确规定,但允许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约定给付一定数额的押金这种担保方式。
押金属于担保物权的范畴。
押金的给付可以是主合同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且数额可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可以高于或低于主合同的标的额。
押金仅对违约方的制裁以所交押金为限,给付押金一方无权收回押金,收受押金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也无需双倍返还押金。
押金适用于各种合同,不仅限于合同之债。
根据定金、订金和押金的法律属性,建议当事人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对于选择定金担保方式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定金合同的性质,并符合法律关于定金限额的规定,并采用书面形式约定。
购房交付定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定金的性质、定金条款的具体情况和生效条件,以及定金与预付款、订金的区别和防范开发商陷阱的重要性。在约定购房定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合理约定定金数额,避免双方承担较大损失。同时,也提到了如何防范开发商的陷阱。
房产合同中定金的概念、作用、成立条件以及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违约责任。定金作为担保方式之一,具有双重担保的特点,既是履约的保证,也是一种支付方式,还具备赔偿功能。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分为解约定金和违约定金两种情形,不同性质的定金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购房定金的退还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给付定金方不履约,无权要求返还;收受定金方不履约,应双倍返还。对于商品房销售,符合销售条件的房企在订立合同前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的,订立合同时应抵作房价款,未订立合同则应返还。只有在合同条款无法达成一致或认购书约定
《合同法》中定金罚则的相关规定。定金罚则是为了确保当事人能够自觉履行合同义务而设定的。内容包括给付定金方和接受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的处理方式,以及适用定金罚则的条件和特殊情况。同时,也提到了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作为赔偿。摘要的关键词包括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