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时,劳动者首先可以与公司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无果,可以采取以下法律途径: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仲裁必须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纠纷案件经过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都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用人单位不执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于劳务欠款类的纠纷,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严重经营困难的认定可以是法院作出的重整宣告,或者企业提供财务证据证明企业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
根据《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并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的情况下,可以裁减人员。
根据第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为被裁减的人员提供培训或就业帮助。
根据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确需裁减人员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在用人单位确实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减少工资标准,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和工资水平。
减薪必须在劳动合同约定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特定情形下进行。
用人单位不能对员工进行歧视性减薪,只能在整体范围内进行减薪,否则将违法。
我国关于竞业限制案件的仲裁与起诉程序。劳动争议案件中,包括因竞业限制引发的纠纷应遵循仲裁前置原则,当事人需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涉及商业秘密侵权,可直接起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准备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的运作方式,包括劳动仲裁和调解程序。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先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若调解无果则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用人单位和工会代表组成,协议达成后当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不可以强制员工停薪休假,工资应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如果企业以休假为由强制停薪克扣劳动者的工资,这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根据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五十
由人社部牵头,建设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联合配合开展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于15日拉开帷幕。此次检查将重点关注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恶意拖欠、情节严重的企业可依法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或取消资质,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检查将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