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工资应该支付到工作的最后1天。然而,如果用人单位克扣工资,劳动者有权利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根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劳动者有希望获得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具体情况分为以下3种: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那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俗称2N。
如果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的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俗称N。同时,如果解除劳动关系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用人单位还应支付额外的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俗称N+1。
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时,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然而,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并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员工辞退书的撰写方法。辞退通知书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件,也是处理劳动纠纷的重要证据。在辞退员工时,公司需要慎重对待,因为该通知书意味着有义务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可能成为仲裁或诉讼的主要证据。主要内容应包括被辞退员工的姓名、辞退原因、待遇和补偿处理等
劳动者辞职或被辞退后工资支付时间的合法性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工资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不一定非得是当天,在合理期限内都算合法。若公司未及时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采取协商、调解、投诉、劳动仲裁和民事诉讼等维权措施。同时,公司克扣工资以抵偿员工过错时需遵守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如何申请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公民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中心将在5日内审核决定是否给予援助。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司法救助体系,旨在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等。受援人需遵守法律规定,如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