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年薪属于劳动争议纠纷的范畴。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都被视为劳动争议:
当劳动关系的确认存在争议时,即双方对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产生分歧,这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
当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等方面发生争议时,例如双方对于合同条款的解释、违约行为等产生分歧,都属于劳动争议。
当雇佣方对员工进行除名、辞退或员工主动辞职、离职等情况发生争议时,例如双方对于解雇的合法性、辞职的有效性等产生分歧,都属于劳动争议。
当双方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培训安排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发生争议时,例如雇佣方未按规定支付加班费、未提供合理的休假安排等产生分歧,都属于劳动争议。
当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方面发生争议时,例如雇佣方未按时支付工资、未支付工伤医疗费用等产生分歧,都属于劳动争议。
除上述情形外,根据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争议也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具体规定如下:
1. 仲裁时效的计算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 仲裁时效的中断与继续计算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益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可以中断仲裁时效。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被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3. 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争议
若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若劳动关系已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申请。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劳动关系在劳动仲裁中无法一裁终局的情况,并详细列举了劳动纠纷仲裁可以一裁终局的几种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争议的定义,以及起诉状和劳动关系的区分。劳动者在维权时需先确认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区分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
赵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赵某被公司违法调岗后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经过法院审理,判决公司支付赵某工资差额和经济补偿金,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