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几年前定居国外,他在浦东新区有一套住房,希望王某替他卖了。2014年初,王某委托一中介公司出售该房。张先生有买房意愿。4月6日,李某从国外传真一份委托书到中介公司,授权王某代签买卖合同。王某遂与张先生签订了居间协议,约定在4月20日之前签署正式买卖合同。张先生当场将20万元打入中介公司的账户作为定金。张先生20日来到中介公司,王某没有出现。次日上午,中介公司接到房地产交易中心的电话,称李某要求撤销买卖合同,要与别人签订买卖合同。张先生在要求退还定金未果的情况下,将李某与王某告至法院。要求解除居间协议,双倍返还房屋买卖定金共计40万元,并要求王某承担连带责任。
在实践中,类似上述事例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判断这些被违约的买方能不能都要双倍定金需要依据法律并结合具体情况来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六部分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主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对于上述情况,买方是可以双倍索要定金的。
本文详细探讨了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的流程,包括认购、交付定金、签订网签合同及交付首付款等步骤。同时,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需注意核实开发商的证件、约定建筑面积、关注房屋质量、明确交房和产权过户时间等问题。此外,双方还需明确违约责任,签订补充协议并明确装修标
合同中的定金比例问题。定金作为担保方式,其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合同中如约定超过此比例,则超过部分不能起到担保作用。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如果一方不履约,可能需要双倍返还定金。同时,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两者都
定金合同的种类及其性质。定金合同包括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证约定金、违约定金和解约定金五种。在我国,定金的性质根据当事人约定确定,若没约定,则一般解释为解约定金。定金制度用于担保合同履行,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责任,但不排除当事人以定金解除合同的可能性。
购房定金退还的合理性问题。在开发商具备合法销售资格且业主违约时,定金可能不予退还。业主应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减少定金金额、谨慎签署认购书等。在特定情况下,如合同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补充协议协商未成或国家新政策导致不符合购房条件等,购房者可以要求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