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关系确认程序
劳动关系确认是工伤认定的必要程序之一。在劳动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其他工伤案件程序无法进行。通常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进行确认。仲裁程序大约需要60天,如果单位不服上诉一二审,时间可能为半年。
二、工伤认定程序
用人单位在30天内提起工伤认定,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发生后的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工伤认定委员会提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部门应在60日内做出认定决定。如果认定为工伤,工伤赔偿案件的重要一步就已完成。如果没有认定,劳动者可以向工伤认定委员会所在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程序大约为1/6年。
三、停工留薪期程序
停工留薪期是工伤职工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期限。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可以通过鉴定确定期限的长短。最长停工留薪期为12个月,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以再次延长最长为12个月,即两年。
四、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劳动者停工留薪期过后,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情况复杂的最多可延长30日。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15日内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所在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再次鉴定。整个程序大约为1/3年。
五、行政复议程序
如果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可以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应在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已经走到劳动仲裁程序,用人单位提起行政复议后,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中止案件审理,待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结束后决定是否继续审理。
六、工伤行政诉讼程序
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复议结论或工伤认定结论,或要求劳动行政部门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结论。一审的审判期限为3个月。法院不能直接判决构成工伤或不构成工伤,只能维持或撤销复议决定,并责令劳动部门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结论。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15日内上诉。
七、劳动仲裁程序
认定为工伤并获得劳动能力鉴定书后,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仲裁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讨价还价的过程。劳动仲裁应在组成仲裁庭后60日内作出裁决。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15日内起诉到法院,进入工伤赔偿的诉讼程序。
八、工伤赔偿的民事诉讼程序
如果劳动仲裁决定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在15日内起诉到法院,进入工伤赔偿的诉讼程序。一审的审判期限为6个月。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15日内向二审法院上诉,二审的审判期限为3个月。二审结果可能维持一审判决或改判,也可能发回一审法院重审。如果二审法院驳回职工的诉讼请求,工伤赔偿程序结束。
九、执行程序
在劳动部门和经办人沟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执行难的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2年。如果人民法院超过6个月未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中国工伤保险的法律规定和特点。所有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伤户需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并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赔付方式独特,不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双重赔偿。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企业责任,有利于受害人及时获得救济,企业分散赔偿责任,促进劳资和谐。同时,工伤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赔偿权利人主要为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范围内的近亲属,分配原则不同于遗产分配,考虑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生活来源等因素。债权人不能要求抵债,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不能通过遗嘱处分。
工伤赔偿的具体办法,包括治疗费用、住院治疗费用、工伤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支付及护理费用的支付等内容。对于工伤职工的不同待遇,文章结合伤残等级、停工留薪期的不同情况进行详细解释。
竞业禁止协议中补偿费用的计算方式。根据不同地区和用人单位的规定,补偿费用没有统一标准,可参考年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计算。同时介绍了深圳和珠海地区的相关法规规定,当协议未明确约定补偿费用时,应按照规定的最低标准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