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依据不具有给付内容,例如确权判决,其判决内容只在于消除当事人之间对权益归属的争议。给付内容不明确包括义务履行的主体不明确和给付标的不明确,从而导致执行的不确定性。
当执行依据确定为行为履行时,当事人却要求对方进行金钱给付,此申请内容缺乏法律依据。
未生效的法律文书由于其效力不确定而无法被执行。然而,一旦其效力被确认,这种不确定性障碍便可消除,当事人也可以重新申请法院执行。因此,当执行阶段发现执行依据未生效时,驳回执行申请是合适的。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如果在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立案,应当撤销案件;如果已经采取执行措施,则应将控制的财产交给先立案的执行法院处理。然而,对于本法院重复立案的情形,相关法律并未作出规定。根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和《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对已经执行完毕或正在执行中的案件,当事人再次申请执行,本法院应驳回其执行申请。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申请人的执行申请被法院驳回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所作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执行。
如果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可以裁定不予执行:
如果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裁定不予执行。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
如果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交通财产损失评估费的承担问题。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请求方先支付评估费用,胜诉后法官会判决被告方承担。对于评估结论有异议,当事人可在三天内再次委托检验并告知公安机关。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败诉方应承担诉讼费用,部分胜诉或部分败诉的情况下,法院会
中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关于管辖异议的再审问题。申请人对管辖权异议的生效裁定不享有申请再审的权利,而法院可对违反法律规定的管辖错误的案件进行再审。但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明确了当事人不可对管辖权异议申请再审的情形。对管辖权异议裁定进行再审会造成逻辑混乱
非法处置财产的财产量刑标准以及构成该罪的要素。文中介绍了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构成、罪责和罪量。包括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等情形,以及情节严重导致的影响。
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主动促进执行和解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会主动促进执行和解,和解协议是由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的。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依法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并规定了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