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经济纠纷的公正和及时解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洛阳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制定了本规则。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根据法律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不受理以下纠纷和争议的仲裁申请:
当事人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可以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以及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其他书面方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和补充协议,如信函、申请、庭审笔录等。
仲裁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名称不够准确,但在逻辑上具有排他性且不会引起歧义的,均视为选定洛阳仲裁委员会。当事人同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即视为同意按照本规则进行仲裁。
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同时选择两个仲裁机构或同时选择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解决争议时,可以根据受理在先的原则确定管辖。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以及合同的存在与否,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时,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如果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由人民法院裁定。如果仲裁委员会已经作出决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如果当事人协议不开庭,应当在首次提交答辩书前提出。
争议是否涉外由仲裁庭作出决定。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原告马某和张某与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被告终止了二原告的合同工作,二原告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裁定后,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法院认定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因仲裁裁决书中的被诉人中心分理处不具备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仲裁裁决存在无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缺乏主要证据支持、适用法律错误、仲裁员行为违法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有权裁定不予执行。裁定结果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
国内法院的执行程序,包括国内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涉外仲裁裁决在境外的执行以及内地仲裁裁决在香港的执行问题。对于国内仲裁裁决,胜诉方需向国内法院提出执行申请;对于涉外仲裁裁决,胜诉方需根据规定在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内地仲裁裁决在香港的执行则需向香港
仲裁裁决书的格式和内容。裁决书由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的纠纷争议作出,包括首部、正文、裁决和尾部。正文部分应写明双方争议的主要事实和仲裁庭查明的事实及认定证据。裁决部分写明当事人责任和法律依据。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不执行者可申请强制执行。仲裁机关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