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事仲裁规则的规定,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一般为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15日内。如果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选定,则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员的选定需要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共同选定,一般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15日内。如果双方当事人未能共同选定首席仲裁员,则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当仲裁员拒绝接受当事人的选定,或因疾病及其他可能影响正常履行仲裁员职责的原因不能参加案件审理时,当事人应在收到重新选定仲裁员通知之日起5日内重新选定仲裁员。未能在该期限内重新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根据《仲裁规则》,一旦当事人书面选择某个仲裁员后,如果没有仲裁员应当回避的充分理由,则无法再更改仲裁员。因此,双方当事人在作出选择时应十分谨慎,并注意以下几点:
1. 独立性和公正性:选择的仲裁员应具备独立性和公正性,不具有需要回避的情形。根据《仲裁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仲裁员有与当事人或代理人的近亲属关系、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或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必须回避。
2. 专业知识和经验:选择的仲裁员应具备与案件相吻合的专业知识,并有该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处理能力,以便准确把握案件争议焦点,分清是非责任,提高仲裁的效率和办案质量。如果选择的仲裁员不是案件涉及领域的专家,可能导致仲裁员难以胜任。
3. 选定期限:选择仲裁员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根据《仲裁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选定仲裁员的,视为当事人自动放弃该项权利,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劳动仲裁的程序及相关执行过程。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可凭裁决书向用人单位执行,如单位拒绝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般需约6个月。仲裁程序包括申请仲裁、受理决定、开庭通知等步骤。申请劳动仲裁需满足一定条件和提交相关材料,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的五日内作出受
仲裁法对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包括当事人资格要求、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合同纠纷的范围以及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范围。同时,也指出了不适用仲裁的纠纷类型,如涉及身份关系的纠纷和行政争议等。另外,特殊纠纷如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整不适用仲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