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当基层人民法院因特殊原因无法行使管辖权或者在管辖权产生争议时,具有管辖权的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管辖权。
当人民法院之间发生管辖权争议时,争议双方应当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可以向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报请指定管辖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条的规定,当发生管辖权争议的两个人民法院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根据双方所属地、市辖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的不同情况,及时指定管辖权。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会及时指定管辖权。
在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权时,应当逐级进行。
当受诉法院收到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后,应当认真进行书面审查,并在必要时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听证。根据不同情况,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进行不同的处理:
经审查,如果异议成立,受诉法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处理;如果异议不成立,裁定将驳回。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如果当事人未提出上诉或者上诉被驳回,受诉法院应当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诉讼。当事人对管辖权问题申诉的,不会影响受诉法院对该案件的审理。
级别管辖是指上下级法院之间在一审案件审理方面的分工。受诉法院在审查后认为确无管辖权的情况下,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并告知双方当事人,但不作出裁定。如果受诉法院拒不移送,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法院反映并提出异议。如果情况属实并确有必要移送,上级法院应当通知受诉法院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对于受诉法院拒不移送且作出实体判决的情况,上级法院应当以程序违法为由撤销受诉法院的判决,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审理。
平行式和附带式两种刑事民事诉讼模式。平行式模式强调民事诉讼独立性,将其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而附带式模式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其中法国式立法鼓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民事赔偿救济,而德国的实际操作更接近于美国模式,被害人更倾向于在刑事
指定管辖决定书的撰写方式及相关规定。内容包括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方式和分类,以及相关的法律解释和规定。涉及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管辖权的改变、移送案件等情形,并详细说明了指定管辖决定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指定管辖的裁定书送达程序。法院作出的法律文书必须送达当事人才能生效,而指定管辖的裁定书也需要遵循此规则。适用于指定管辖的情形包括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无法行使管辖权和因管辖权发生争议。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委托送达和邮寄送达。
第十七条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第十八条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二十二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