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申请书一式三份,其中两份递交给仲裁委员会,申请人保留一份。如果被申请人为共同当事人,则申请书一式四份,其中三份递交给仲裁委员会,申请人保留一份。申请书应使用蓝黑或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必须由申请人本人签名并注明申请日期。除了应当写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电话以及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外,申请书还必须明确、具体地陈述申请请求以及申请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如果申请人是劳动者,应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并提交复印件。如果有委托代理人,还应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等。如果申请人是用人单位,应携带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并提交复印件。此外,还需要提供本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等。
申请人需要提供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工资发放情况证明、社会保险缴费证明、工作证、出入证等材料及其相应复印件。
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仲裁委员会根据立案审查的需要,可能要求申请人提交能够证明被申请人身份的相关材料。如果被申请人是用人单位,应提供能够证明其工商注册登记相关情况的证明,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地、身份证复印件、经营地等。如果被申请人是劳动者,应提交其本人户口所在地地址、现居住地地址、联系电话等。
申请人在递交申请书时,应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详细写明自己接收仲裁文书的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合同仲裁一般会阻止同一纠纷再次起诉,但如果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九条,仲裁协议是独立存在的,即使合同发生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仲裁协议仍然有效。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