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材料包括申请书、裁决书、申请人身份证明和相关证据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当事人对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申请执行的,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经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中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被执行人或案外人对仲裁裁决执行案件申请不予执行,负责执行的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立案审查处理。如果执行案件已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应当在收到不予执行申请后三日内移送原执行法院另行立案审查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应当在执行通知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书面申请。如果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款第四、六项规定情形且执行程序尚未终结,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有关事实或案件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书面申请。
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届满之前,被执行人已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且已被受理,那么期限应当从人民法院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必要前提是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既是当事人授权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依据,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依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而只有一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得受理。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需要提出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仲裁请求是指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予以保护的合法权益以及要求被申请人履行实体义务的具体内容。仲裁委员会需要进一步确定当事人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合理,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理由是否正确。因此,当事人在提出仲裁申请时,只需要提出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可。
当事人申请仲裁解决的争议事项必须属于《仲裁法》第2条规定的范围,并且不属于《仲裁法》第3条规定的不能仲裁的事项。不能仲裁的事项包括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