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仲裁决定书对方拒不执行时,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必须被当事人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并且该申请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进行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在这两年的期间内,申请执行的时效中止和中断按照相关法律中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进行处理。
具体而言,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期限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而如果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间,期限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申请仲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当事人之间必须有仲裁协议作为申请仲裁的依据。仲裁协议不仅是当事人授权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依据,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依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只有一方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将无法受理。
申请人需要提出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具体而言,申请人应当请求仲裁委员会保护其合法权益,并要求被申请人履行实体义务。仲裁委员会将进一步确定申请人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合理,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理由是否正确。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时,只需要提出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争议事项必须属于《仲裁法》第2条规定的范围,并且不得属于《仲裁法》第3条规定的不能仲裁的事项。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问题及其相关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定义和认定条件,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共犯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串通的情况。文章还解释了刑法中关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