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保障 > 实时政策 > 欺诈消费者行为怎么认定

欺诈消费者行为怎么认定

时间:2024-11-06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789
很多小伙伴都对欺诈消费者行为怎么认定有疑惑,接下来,请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的资料。希望以下的内容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赶紧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标准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情况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

经营者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经营者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经营者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经营者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经营者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经营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经营者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经营者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经营者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由谁决定是否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授予决定权归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的提议,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也可提出相关议案。关于革命烈士的认定和批准程序也进行了说明,包括因战牺牲和其他特殊情况的认定标准。

  • 哪些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欺诈消费者行为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采取虚假手段使用商品分量不足;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谎称是正品;以虚假价格销售商品;不以真实名称销售商品;采取欺骗性销售诱导方式;作虚假现

  • 消费者权益保护:揭示消费欺诈最低赔偿标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双倍赔偿。欺诈行为包括销售掺假商品、虚假宣传、以次充

  • 欺诈消费者行为怎么认定

    欺诈消费者行为怎么认定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

  • 遭遇虚假保健消费者怎么办
  •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判断
  • 怎样认定经营者欺诈
社会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