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经营者义务 > 经营者其它义务 > 消费欺诈特征的界定

消费欺诈特征的界定

时间:2025-05-21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6887
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是非常多的,保障消费者利益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的增长,让消费者放心消费,那么消费欺诈的特点包括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消费欺诈的特点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从主观方面看,欺诈者必须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明知自己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且会导致被欺诈人产生错误认知,但却故意希望或容忍这种结果的发生,以此进行民事行为。从客观方面看,欺诈者采用欺骗的手段,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欺诈行为的客观后果是使对方当事人相信谎言,陷入错误判断,并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即与欺诈人进行了民事交易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视为欺诈消费者行为:

  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
  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4.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5.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6.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7.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8.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9.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10.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11.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12.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13.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食品经营活动的法律要求

    食品经营活动的法律要求。食品经营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符合经营场所要求,具备相关设备和设施;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妥善贮存食品并处理不合格食品。

  • 特价商品不退还的法律处罚

    特价商品不退还的法律处罚问题。商家若存在特价商品不退还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将受到工商管理部门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规定,严重违规者还可能面临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同时违法行为将

  • 广告策略应遵守法律规定并承担社会责任

    广告策略应遵守法律规定并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刘俊海指出广告不能滥用,要维护消费者利益。虚假广告是欺诈行为,广告主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和民事责任。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开发商广告的监管,出台新规定要求广告必须真实。

  • 商家拒绝开发票涉嫌偷税漏税

    商家拒绝开发票的问题,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涉嫌偷税漏税。国税局表示消费者有权利要求商家开具发票,商家提供发票是应尽的义务。商家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才能开具发票是不正确的。国税局对正规税务代理机构有管理措施,但对其他机构监管尚不明确,存在假账和黑中介问题

  • 裤子裤脚剪了还能换吗
  • 食品经营许可制度的规定
  • 民事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