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当然,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的日期。如果法律有另外的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但是,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1.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如果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被视为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有权根据合同自由原则订立合同,与他人签订的合同并不违法。只要合同没有其他效力瑕疵,合同即为有效。
2.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被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可以签订纯获利益的合同,例如作为受赠人签订赠与合同。对于其他类型的合同,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后才能生效,如果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合同无效。
3.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原则上,他们无权订立合同。但是,如果未成年人订立的合同被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则合同有效。相对人可以要求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如果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在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权撤销合同,前提是在签订合同时并不知道对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撤销应当通过通知的方式进行。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问题。介绍了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如书面发函、投诉相关部门、签订补充协议或还款协议等。同时,也提供了恢复诉讼时效的方法,如录音催讨法、银行转账法、协商对账法以及故意主张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以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中断情形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义务等。中断和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中断可发生在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决定的事实;而中止只能在最后6个月发生,事由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事实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包括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和期间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关于要求履行合同是否有诉讼时效的限制的问题。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时间,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合同继续履行是违约责任的重要承担方式,但判决合同继续履行需满足一定条件。此外,继续履行和损害赔偿在大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