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争议 > 其它消费争议 > 如何认定是否为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如何认定是否为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时间:2024-06-21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9844
人民法院一般会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

关于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中虚假宣传行为的解释

引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规定,经营者若具有以下行为之一,可能被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一、片面宣传或对比宣传

若经营者对商品进行片面宣传或对比宣传,这种行为可能导致相关公众产生误解,从而构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二、将未定论的观点作为事实宣传

若经营者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作为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这种行为也可能引起相关公众的误解,构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三、歧义性语言或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宣传

若经营者使用歧义性语言或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这种行为同样可能导致相关公众产生误解,构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若经营者以明显夸张的方式宣传商品,但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解,这种行为则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判定标准

人民法院在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日常生活经验
  • 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
  • 发生误解的事实
  • 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人民法院将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