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制止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时间:2024-04-07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危险的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的,是属于犯罪的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的,那么公民制止危害公共安全罪会不会构成正当防卫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公民制止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正当防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公民在制止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时,如果对犯罪行为人造成人身损害,并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就构成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正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防卫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特征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具有以下特征:
- 客观性:正当防卫行为是一种个人行为,正当防卫权利是法律所规定的一种个人权利。正当防卫权的行使不能造成不必要损害,只能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权利为目的。不法侵害人在实施不法侵害时,其权利部分受到法律保护,但在一定限度内反击正当防卫的权利被剥夺。必要限度的分界线取决于不法侵害的强度与性质,不法侵害程度越严重,其受保护的权利部分越少。
- 相对性:不同程度的不法侵害要求正当防卫的防卫强度有所不同,必要限度受不法侵害的强度制约。正当防卫的限度与不法侵害的强度基本相当。
- 判断上的困难性:判断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是一种模糊判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刑法放宽了必要限度判断的标准,只要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就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行为。这种确定性判断在操作上更容易掌握。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以是否具备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形态,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根本标志是行为人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若行为人已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造成被骗人错误认识,则为既遂
-
毒品运输途中的犯罪行为是否属于既遂还是未遂
毒品运输途中的犯罪行为在刑法中的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无论毒品在运输途中的哪个阶段,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属于犯罪行为,并需追究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犯罪行为的处罚规定,包括单位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
-
滥用职权罪的性质和刑罚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的性质和刑罚。滥用职权罪是刑事犯罪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若滥用职权导致重大损失,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等。徇私舞弊罪同样受到法律制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也会受到相应处罚。此外,还有其他相关法律进行具体
-
投毒送医院是否构成犯罪中止的问题
投毒送医院是否构成犯罪中止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知识和规定,犯罪中止需满足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条件。投毒送医院的行为不符合这些条件,因此不构成犯罪中止,而是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追究。
-
用刀捅室友未遂是否会受到法律处罚?
-
刑事犯罪行为的状态及其法律后果
-
犯罪的既遂和未遂对量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