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绑架罪的未遂不成立的条件是行为人未能实际控制被害人。具体来说,如果因被害人反抗或他人及时解救等客观原因,导致绑架未成功地实际控制被害人,那么绑架罪的未遂成立。
绑架罪是指为了勒索财物或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绑架他人或以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根据1979年的刑法,没有对此罪名进行专门规定。然而,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将其称为“绑架勒索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对罪名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将其正式改为“绑架罪”。
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如果导致被绑架人死亡或被杀害,将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情况下,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绑架罪是指为了勒索财物或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绑架他人或以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绑架罪的未遂应以行为人是否已实际控制被害人质,并将其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之下为标准。如果未能实际控制被害人质,那么就可以认定为绑架罪的未遂。
对于绑架罪的未遂犯的处罚,应注意两个原则。首先,可以参照既遂犯的处罚作为参考。其次,应适当从宽处罚,即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既遂的处罚方式,概述了学界对犯罪既遂标准的争议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法律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完成的形态。在认定犯罪既遂时,应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为标准,同时考虑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
容留卖淫罪的既遂和未遂区别以及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构成要件。既遂与否取决于是否完成容留行为,而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则涉及侵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构成要件的内涵和界限。
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的辩护词。对公诉机关的指控无异议,但认为货值认定存在错误,应按照市场价而非销售价计算。同时,被告人属于未遂犯,且是从犯,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性小,认罪悔罪态度好。请求合议庭考虑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给予被告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犯罪情节不同,处罚也不同。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随着金额的增加,刑罚也会相应加重,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能面临罚金或财产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