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权法》第228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的情况下,当事人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并在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后,质权方才能确立。
由于应收账款与一般财产权利不同,其在设定、登记和转让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设定和效力等进行特别规定。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问题主要是如何对抗第三人的主张,而公示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登记无疑是最好的公示方式。因此,应收账款质押必须符合书面形式和登记生效的条件。
根据《物权法》的强制性规定,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的情况下,当事人必须签订书面合同。由于应收账款作为一种普通债权,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质权人主张质权的依据主要是质押合同的约定。因此,应收账款质押合同必须详细具体地载明相关事项,包括金额、期限、支付方式、债务人的名称和地址、产生应收账款的基础合同以及基础合同的履行情况等。如果没有明确载明这些事项,质权人在诉讼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应收账款质押必须经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才能发生效力。我国的信贷征信机构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征信中心建立了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该系统为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一套信用档案,包括贷款、信用卡交易记录和结算账户开户信息等。该系统为商业银行和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在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时,可以通过向该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社会公众可以查询到大量关于应收账款质押的信息。这样,应收账款质押的事实就会为社会公众所知,从而使质押具有公示力和公信力。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出质人在质押期间非法转让应收账款或重复将其质押给他人,为质权人顺利实现质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担保合同还款后的解除程序及相关概念。担保期限是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时间段,通常为债务期满后的两年内。未约定担保责任期限时,债权人在主债务期满后的六个月内享有追索权。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相关费用,具体依保证、抵押、质押、留置等不同方式而有所不同。解除
借款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包括借款金额、期限、还款方式、利息计算方式、权利义务以及保证条款等。其中涉及到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的风险提示,以及保证期间的重要性。各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共同信守。
关于抵押担保合同是否生效的争议,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抵押合同已生效,另一种观点认为未生效,因为两份借款合同不同且未办理抵押登记。作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并分析了法律强制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指出抵押合同未生效,银行不能主张优先受偿权。
一起借款合同担保无效纠纷案。市某银行向某公司借款美金180万元和人民币220万元,但该公司未按时还款。其中,某公司声称借款实为永利宁公司委托其借款,但法院未采纳该主张。法院认定借款合同有效,并判决某公司承担还款及逾期责任。同时,市外经委提供的担保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