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打成轻伤后自首的最多可以免除处罚。
关于自首对量刑的影响,有如下法律规定:
《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刑法》第六十八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轻伤一级,是属于自诉案件,检察院不会起诉犯罪人,但若是社会影响大,则可能寻衅滋事罪,若自己去诉讼,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证据资料:证人证言、伤情鉴定结果、报警记录、笔录口供等。
若是造成他人轻微伤,那么此时就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检察院会提起公诉。这个时候伤者可以自己准备材料,准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整理好材料,如住院单、鉴定费用、误工费、营养费、辅助器具费用、护理费等清单。
若是造成重伤的损害结果,也是由检察院提起公诉,伤者及伤者家属应当积极配合检察院工作,整理好损失赔偿清单,在刑事诉讼中,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即可。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自首情节的轻重取决于自首的动机、时间
根据相关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我国《刑法》对减刑的法律规定是: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