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额较大标准
根据刑法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在2千元以上(2千元至4千元)的属于“数额较大”的范围。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可以处罚金。2. 数额巨大标准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在3万元以上(3万元至5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的范围。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可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处罚金。3. 数额特别巨大标准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范围。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行为,可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以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 罪与非罪
如果借款人因某种原因长期拖欠而不能偿还,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骗取款物,但在到期时确实打算偿还,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或再度欺骗他人,这种情况仍属于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2. 与其他诈骗犯罪的区别
刑法的其他章节还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虽然这些犯罪与诈骗罪在主观和客观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主体、犯罪手段、主体要件和对象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比较容易区分。根据刑法规定,犯诈骗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可以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以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罪名,主要表现为个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特别是在现代网络发达的情况下,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案件也比较多见。对于数额巨大的诈骗行为,法律将会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诈骗罪中配偶的责任问题。在诈骗活动中,如果配偶没有参与且不知情,则不需承担刑事责任。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骗取公私财物、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故意诈骗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他类似行为如拐卖妇女、儿童或骗取银行贷款等,则构成其他罪名。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互联网金融行业集资诈骗罪的特点。案件多以合法的P2P平台为幌子,组织管理严密,难以甄别,常以高额投资收益为诱饵。对于集资诈骗罪,《刑法》有明确规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罚不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也有具体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