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罪侵犯的客体是军人参战秩序和国防安全秩序。军人肩负着保卫祖国的使命,应当忠于祖国,履行职责,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捍卫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投降敌人的行为违背了军人职责的最基本要求,破坏了参战秩序,且背弃了自己的政治使命,违背了国防义务,对国防安全造成危害。因此,投降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
投降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在战场上自动放下武器向敌人投降的行为。投降行为必须发生在战场上,即在敌我双方进行作战活动的区域。投降敌人的行为应该是行为人能够使用武器进行抵抗而选择放弃抵抗的行为,无论是自动抛弃武器、武器仍然持在手中,或者将武器砸毁等,都属于投降行为的范畴。不构成投降罪的情况包括因患病、受伤,丧失继续战斗能力,以及被俘的情况。投降敌人的行为应当是自愿的,而非受到上级命令的影响。
投降罪的主体是参战的军职人员,且必须具有使用武器打击敌人的行为能力。
投降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放弃抵抗,向敌人投降会造成危害作战和国防安全的结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投降的动机是贪生怕死,迫于敌人的武装压力,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背弃军人的政治使命,屈服于敌人。过失不构成投降罪。
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如果在战场上贪生怕死,自动放下武器投降敌人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如果投降后为敌人效劳,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该罪侵犯的是军情报告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会对作战造成危害,涉及故意掩盖真实军事情况或报告不真实情况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担负报告军事情况任务的特定人员。
违令作战消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军人参战秩序,表现为行为人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主体为指挥人员,主观要件则是直接故意。
在具体案件中,战时违抗命令罪与投降罪可能出现犯罪竞合的现象,即行为人是在拒不执行命令的同时向敌人投降。
投敌叛变罪的直接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间谍罪的直接客体是狭义上的国家安全,而不是直接指向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投敌叛变罪是投降敌人或投奔敌人,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这是投敌叛变罪唯一的表现形式,亦即投敌叛变罪行为人为之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