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违抗命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扰乱作战部署或者贻误战机的、造成作战任务不能完成或者迟缓完成的、造成我方人员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二人以上,或者轻伤三人以上的、造成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用物资损毁,直接影响作战任务完成的、对作战造成其他危害的应予以立案。
战时违抗命令罪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部队的战略部署及作战利益。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战时违抗作战命令,并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作战命令,是指上级在职权范围内对下级、部属下达的必须执行的关于作战的命令、指示等。这里规定的“违抗命令”,是指故意违背上级的命令,不按照命令的具体要求,错误地执行或者拒不执行命令的行为。这里规定的“战时”,在刑法第四百五十一条已有具体规定,即:国家宣布进人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战时违抗命令,只有对作战造成危害时才构成犯罪。对作战造成危害主要是指,造成战斗、战役失利;干扰了作战部署,贻误了战机或动摇了首长的战斗决心;暴露了我军作战意图,给敌人可乘之机,造成部队较大损失等。如果行为人违抗命令的行为没有对作战造成危害,则不能构成本罪,应当按照违反军纪处理。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现役军人、战时预备役人员以及其他军内在编职工。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上级的命令,而故意拒不执行。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该罪侵犯的是军情报告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会对作战造成危害,涉及故意掩盖真实军事情况或报告不真实情况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担负报告军事情况任务的特定人员。
违令作战消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军人参战秩序,表现为行为人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主体为指挥人员,主观要件则是直接故意。
遗弃武器装备罪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犯战时临阵脱逃、逃离部队等罪行时,如果行为人同时遗弃武器装备,应该实行数罪并罚;其次,需要区分遗弃武器装备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战时违抗命令罪主要追究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而遗弃武器装备罪则主要表现
在战时违抗命令罪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就是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基本依据,不需要再有其他具体的危害行为;而在违令作战消极罪中,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临阵畏缩,作战消极,并造成严重后果,违抗命令仅仅是限制条件,说明行为人违反并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