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谎称自己是警察什么罪

谎称自己是警察什么罪

时间:2024-11-01 浏览:8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407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人民警察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力量,然而却有一些人假冒警察欺骗公众。那么,谎称自己是警察什么罪?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谎称自己是警察的罪行及其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如果情节较轻,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规定了从重处罚的原则。

一、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

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与诈骗罪侵犯财产权利的特点相比,这是该罪的主要区别之一。虽然行为人可能通过欺骗手段骗取财物,但由于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人们误以为这些不法行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为,直接破坏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这是该罪特殊且实质性的危害所在。

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行为。

1. 行为人必须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并不仅限于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情况。还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例如普通机关的行政干部冒充公安机关的干部,普通国家干部冒充高级职务的国家干部等。如果行为人冒充的是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如冒充党团员、高干子弟、烈士子弟、私营或集体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采购员等,进行招摇撞骗活动的,不能构成该罪,但可能构成诈骗罪或其他犯罪。

2. 行为人必须具有招摇撞骗的行为。

行为人以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招摇炫耀,并利用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实施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招摇撞骗行为通常具有连续性和多次性的特点。如果行为人只有一次这种行为,原则上不宜以犯罪论处。

二、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罪的主体和主观要件

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无论是非国家工作人员还是国家工作人员都可能构成该罪。

该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谋取非法利益。非法利益不仅指物质利益,还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如政治待遇、荣誉待遇,甚至是为了骗取爱情或玩弄异性等。但该罪的主观恶性一般限制在欺骗行为范围内。如果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涉及抢劫、强奸等行为,并且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是一种威胁受害人使其不敢反抗的手段,那就构成更为严重的犯罪,应分别以抢劫罪、强奸罪等论处。如果行为人的目的不仅是谋取非法利益,例如出于虚荣心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为了顺利住宿或购买车船票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都不构成该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规定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标准。该罪侵犯客体是妇女和儿童的身体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客观行为包括拐骗、绑架、收买、贩卖等。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有出卖目的。量刑方面,根据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从五年到死刑不等的刑罚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逃税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逃税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刑罚和立案标准。逃税罪指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逃税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立案标准涉及逃税数额、时间和行为性质等方面。

  • 关于调岗的法律解析

    关于调岗的法律解析,详细说明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调岗的情形以及用人单位法定单方对劳动者调岗的情形。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用人单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调岗。此外,对于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调岗,这些情况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