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请求权是一种物权请求权,指物权人基于不动产而产生的请求权。当不动产物权受到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时,物权人有权请求恢复物权圆满状态或防止侵害。
当由于登记错误而产生的请求权时,国家有赔偿的义务。这种请求权是由行政违法行为引起的,适用国家赔偿法中的诉讼时效制度,即时效为两年(《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
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或成立要件。所有人有义务将不动产物权进行变动登记,否则不动产物权变动不会生效。在形式主义立法下,当契约双方达成债权合意时,债权契约成立,但还需要进行物权契约合意,并通过登记完成不动产物权的交易。如果债权契约未成立,或者物权契约的意思表示错误导致不动产物权变动无效,产生的请求权与登记无关。
当契约双方达成债权契约和物权合意,但未进行登记时,买方当事人(包括已经取得占有)尚未取得不动产物权,所有权仍属于卖方当事人。此时产生的请求权是由于物权契约,登记是物权契约的一部分(物权合意是另一部分),未进行登记意味着物权行为尚未完成,请求登记不受时效限制。但是债权契约将受到时效的限制(我国为2年,《民法通则》第135条)。当债权时效完成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物权合意仍然有效,但又产生了新的债权,即不当得利,该债权与登记无关,也将受到时效的限制(我国为2年,《民法通则》第135条)。换言之,当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债权契约受到时效限制时,物权契约仍然有效,但又产生了新的债权,即不当得利。这与登记无关,该债权也将受到时效的限制,或者产生物上返还权,通常认为也受到时效的限制。在折衷主义立法中,登记是成立或生效的要件,但并没有严格独立的物权契约,因此登记的时效将与债权的时效一致。在意思主义立法中,登记属于对抗要件。
遗产继承中的转继承问题。在遗产分割前,继承人离婚后若继承人死亡,应适用转继承制度。案例中的李某用在其父李某余去世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女儿李某娟作为转继承人继承了部分遗产。同时,已离婚的陈某世因继承权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仍被认定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一般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下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基于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不同情境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所不同,包括约定履行期限、无履行期限、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请求权等。人身损害赔偿中,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责任。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归还的义务。不当得利和侵占他人财物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处罚。拾得人应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及时归还给权利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拾得人的义务,包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下,彩礼的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同时,根据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