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所遵循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为了确保死刑复核程序的公正性和严谨性,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死刑复核案件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对原审裁判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诉讼程序进行全面审查。
死刑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查明原判认定的犯罪事实是否清楚,据以定罪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罪名是否准确,量刑(死刑、死缓)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
二是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核准死刑的决定并制作相应的司法文书,以核准正确的死刑判决、裁定,纠正不适当或错误的死刑判决、裁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死刑复核程序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如果被告人不上诉,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如果被告人不上诉,以及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和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通过以上步骤,死刑复核程序能够确保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以保障刑事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包括听取意见、全面审阅案卷等。程序定义上,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复核程序适用范围及组成也有所涉及,处理结果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裁定。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死刑复核程序,是对判处死刑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殊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理的对象仅是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对于死刑案件核准权的掌握应是: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依法
一方面将死刑对象严格限制为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排除适用死刑、严格限制适用死刑的罪种和执行制度,另一方面创造性地设置死缓制度,赋予“死刑不死”的新涵义,并在审判程序上设置特殊的死刑复核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