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程序 > 恶意报警处罚依据是什么

恶意报警处罚依据是什么

时间:2023-10-19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7000
我们有事可以进行报警,让警察来今天处理。但是对于一些人进行恶意报警的行为,在法律上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其中的处罚依据是什么? 这就需要大家做好相关的了解,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恶意报警的法律依据

恶意报警是指故意虚假报警或者故意夸大事实进行报警的行为。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恶意报警行为,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轻微情况的治安处罚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情况不严重的恶意报警行为,可以进行治安处罚。具体处罚方式包括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重,可以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同时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恶意报警的行为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以下行为属于恶意报警的范畴:

  1.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但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2. 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3. 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4. 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5. 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恶意报警行为的处罚

如果恶意报警行为是由一群人共同实施的,对于首要分子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聚众实施恶意报警行为的首要分子,可以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同时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实投诉的法律处罚

    不实投诉的法律处罚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主观恶意的不实投诉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的处罚更严厉。对于无主观故意的不实投诉,一般会采取批评教育的措施。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

  • 破坏生产经营罪:如何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本文主要介绍了破坏生产经营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认定、与其他罪行的界限以及处罚等内容。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客体是生产经营的正常活动,包括工业、农业、林业、牧

  • 限期治理并非行政处罚

    限期治理是我国环境执法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企业认为在整顿最后期限来临前不会被检查,因此无所顾忌地生产和排污,使得限期治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

  • 地方截留调用医疗物资如何处罚

    依据相关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调用重点医疗应急防控物资,截留医疗物资的,进行严肃的追责。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和调度安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 企业伪造资质承接工程如何处罚
  • 恶意报警处罚依据
  • 公司用童工会受到什么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