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程序 > 恶意报警处罚依据是什么

恶意报警处罚依据是什么

时间:2023-10-19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7000
我们有事可以进行报警,让警察来今天处理。但是对于一些人进行恶意报警的行为,在法律上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其中的处罚依据是什么? 这就需要大家做好相关的了解,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恶意报警的法律依据

恶意报警是指故意虚假报警或者故意夸大事实进行报警的行为。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恶意报警行为,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轻微情况的治安处罚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情况不严重的恶意报警行为,可以进行治安处罚。具体处罚方式包括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重,可以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同时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恶意报警的行为

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以下行为属于恶意报警的范畴:

  1.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但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2. 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3. 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4. 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5. 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恶意报警行为的处罚

如果恶意报警行为是由一群人共同实施的,对于首要分子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聚众实施恶意报警行为的首要分子,可以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同时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单位犯罪的单罚制

    单位犯罪的单罚制与双罚制的区别以及单位犯罪主体的不同类型。其中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等,不同类型的单位犯罪的认定要素也各异。同时文章明确了不同类型单位的特征,有助于更准确地界定单位犯罪主体并对其进行处罚。

  • 挪用公款罪的适用范围

    挪用公款罪的适用范围,包括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公务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文中还提到了刑法关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挪用资金的相关定罪处罚规定,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行为和相关处罚。对于挪用公款罪,法律制定了

  • 刑法中有期徒刑的内容

    刑法中有期徒刑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的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的刑罚,以及重大责任事故罪中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等的认定。无论企业性质、职工身份,只要违反规定造成重大事故,都将受到相应处罚。

  • 匿名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

    匿名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报警处理是途径之一,可向公安机关报警。恶意举报者可能会面临拘留、罚款或刑事责任,构成诬告陷害罪。非有意诬陷因错误信息或虚假检举则不受处罚。

  • 新环保法危废处罚标准是什么,粉尘污染标准环保处罚规定
  • 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 刑法对单位犯罪有哪些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