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实施 > 违规领取失业金如何处罚

违规领取失业金如何处罚

时间:2024-03-07 浏览:7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7097
当前社会中,当我们面临失业时,可以领取失业险来缓解失业带给我们的困境。那么,如果是违规领取失业金的,会如何处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违反失业保险条件的处罚措施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对于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行为,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1.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责令违规行为人退还骗取的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待遇;

2. 对于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行为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隐瞒已经就业的事实,以失业人员的身份骗领失业保险金;

2. 伪造失业登记证件,骗领失业保险金;

3. 谎报年龄,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同时,违规享受失业保险金等。

这些行为的共同特征是,违规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情况、隐瞒真实情况,以非法手段获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待遇。

为防止和减少违规行为的措施

为了预防和减少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待遇的行为,保护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失业保险条例》对处罚措施做出了明确规定:

1. 对于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将责令违规行为人退还骗取的待遇。所谓情节轻微,一般指违规行为人违规时间较短、违规金额较小,首次发生违规行为,主动交待问题并退还所骗取的待遇等情节;

2. 对于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指违规行为人违规时间较长、违规金额较大,曾因违规行为受过处罚但未改过,组织多人违规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拒不退还已骗取的待遇等情节。对于具有这些情节的违规行为人,应给予严厉处罚,除责令退还待遇外,还应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3. 对于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违规行为,经办机构应及时通报司法部门。需要注意的是,罚款处罚决定只能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经办机构不能擅自处理。

如何领取失业保险金

要领取失业保险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个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

2. 非因个人意愿中断就业;

3. 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在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工作关系后的60日内,需携带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工作关系的证明、《职业指导培训卡》、《户口簿》、《身份证》和3张一寸免冠照片到户口所在地街道(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并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符合领取失业保险条件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后,从次月起,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失业金超过60天不能领取了吗

    失业金领取的相关法律规定。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失业后超过60天未领取失业金将视为放弃申领。文中还详细说明了失业人员需在其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7日内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并在60日内申领失业保险金,同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失业保险金的领取程序包括

  • 劳动关系解除及失业证办理

    劳动关系解除与失业证办理的相关内容。企业和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必须依法定或约定条件进行,企业需向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或协议书。失业人员需取得失业证明材料,包括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等,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失业保险金。

  • 失业保险基金用途及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用途及相关法律规定。失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以及补贴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其缴费年限有关,最长不超过一年。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继续享受医保待遇。

  • 终止劳动关系领取失业保险条件

    终止劳动关系后领取失业保险的条件和流程。要领取失业保险金,需满足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等条件。流程包括办理失业报备、递交相关材料、失业登记和领取失业保险金等步骤。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还可获得医

  • 失业保险金是失业金吗
  • 佛山失业保险金每月发放时间
  • 公司搬迁失业金怎么一次领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