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其主体资格的限制,无法承担民事责任。然而,尽管他们无法承担民事责任,但在侵犯他人权利或利益时,他们仍然是直接侵害人,因此他们无法逃避成为民事被告的风险。然而,尽管他们是被告,实际上承担责任或部分责任的主体是他们的监护人。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由监护人承担。如果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如果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应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如果个人财产不足,监护人应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如果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被监护人明确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监护人不明确,法律规定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如果他们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由于监督责任已转移到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单位,如果这些单位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中国关于童工的年龄界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且禁止各类单位招用童工。但在文艺、体育等特殊领域,若获得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员。此外,学校、培训机构可组织未成年人进
单位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法律规定、法律后果、赔偿责任及赔偿请求的时效性。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和补缴费用。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可能导致工伤职工保险待遇减少,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差额损失的责任。劳动者应在知道权利被侵害后的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包括从宽处理、不适用死刑、教育感化挽救、分案处理、保障诉讼权利、全面调查以及迅速简约等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实现教育和改造的目的,促进其健康成长。
中国对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定义及法律规定。童工指未满16周岁的少年和儿童参与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法律严格禁止企业雇佣童工。未成年工指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组织和个人在招收时需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安排从事过重、有毒有害或危险作业。两者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