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车辆小事故不适用行政复议程序。
要申请复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时,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如果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将不予受理,并向申请人发出书面通知。复核申请应明确载明复核请求、理由和主要证据。对于同一事故的复核申请,只能进行一次。
如果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程序错误或责任划分不公,可以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及时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当事人对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异议时,需要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申请。
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将不予受理复核申请,并向当事人发出书面通知:
由于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不再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而只是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使用,当事人不能再就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前述的复核只是公安机关内部的一种自我纠正措施,在公安机关自我监督的情况下,申请复核的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然而,至少为当事人提供了一条救济途径。
当事人在提出复核申请后,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维持原认定的情况下,可以在民事诉讼中举证,推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效力。目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只是作为一种证据使用。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的责任比例提出异议。然而,当事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因此,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例如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注意事故现场附近是否有摄像头等。这样可以在诉讼中及时提供证据或申请法院调取录像。必要时,可以申请对事故发生原因和痕迹进行鉴定。但由于法官并非专业的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法官不会轻易否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效力。
行政复议审查合法性的三个要素。首先,行政机关必须行使法定职权,其设立、变更、撤销及职权范围需遵循法律、法规。其次,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需清楚、证据需确凿。最后,具体行政行为需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包括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行政争议的直接目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以及不适用调解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原告资格、被告的确定原则、共同诉讼和第三人的参加诉讼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复议改变是否能加重行政处罚的问题。规定行政复议机关不得对申请人作出更为不利的复议决定,不得针对同一事实加重处罚。同时,如果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应移交相应的有权机关处理。此法律适用于中国,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复议中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虽然起初行政复议案件不适用调解,但随着行政复议实践的发展,调解在行政复议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对于自由裁量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可以接受行政复议机关的调解。调解在行政复议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已成为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