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事实
公民张某于2002年9月依法取得4亩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为10年。2005年2月,上级政府作出批复,批准征收包括张某4亩在内的某村100亩集体土地为建设用地。征地公告后,张某方知自己拥有使用权的4亩集体土地已被征收。后因地上附着物补偿与县国土资源局未达成协议,遂以不服征地批复为由申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上级政府作出的批准征地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张某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后,经过审查征地材料发现,该宗征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下级上报的征地材料符合有关规定,但在征地程序上存在瑕疵。
对于一个有程序瑕疵的行政行为,可以作出维持的复议决定,以维护政府的权威,但行政纠纷得不到解决,而且很有可能引发行政诉讼,使矛盾激化。如果从严格依法行政的角度,也可以作出撤销重作的复议决定。但重新办理征地手续,会给用地投资者或当地政府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且影响城市建设进度。为此,对于该案,简单维持或撤销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能否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办案人员了解到,申请人张某申请复议的理由虽然是不服征地批复,但最终是要求增加补偿。能否协调国土资源部门与申请人,促使他们达成一个既合理、合法,又都能接受的补偿协议,从而解决纠纷呢?于是,办案人员确定了适用调解的方法解决该案行政纠纷的思路。
经过办案人员与国土资源部门和申请人张某几次协调沟通,终使县国土资源局与张某就征地补偿达成协议。张某向行政复议机关撤回了不服征地批复的复议申请,案件以终止审理的方式结案。该案的成功调解使张某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国土资源部门也从中总结了审批土地工作的经验教训,达到了多方满意的效果。
法理分析
办理行政案件能否适用调解,《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行政复议法》因无明确规定,所以在理论上也认为办理复议案件一般不适用调解。然而在实践中,无论是法院,还是行政复议机关适用调解解决行政纠纷不乏其例。目前,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职权是人民通过国家法律赋予的,是公权,不能自由处分,必须严格履行行政管理的职能,不能通过调解放弃或部分放弃行政权力来换取息事宁人。另一种观点认为,调解行政纠纷并不是放弃行政权力,是坚持原则与灵活处置的统一,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行政复议审查合法性的三个要素。首先,行政机关必须行使法定职权,其设立、变更、撤销及职权范围需遵循法律、法规。其次,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需清楚、证据需确凿。最后,具体行政行为需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复议改变是否能加重行政处罚的问题。规定行政复议机关不得对申请人作出更为不利的复议决定,不得针对同一事实加重处罚。同时,如果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应移交相应的有权机关处理。此法律适用于中国,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青苗补偿费纠纷的多种解决途径。首先,可以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纠纷;其次,依据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争议裁决制度进行裁决;第三,可以选择行政复议;第四,涉及土地行政争议,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最后,如果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纠纷,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各途径都有各自的
行政复议和解的法律规定和要求。行政复议和解适用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和解需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协议,并经过准许。和解应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遵守法律精神和原则,不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