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
司法会议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维护合法权益,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的保护措施。
①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
②保障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保护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其他组织和公民对诉讼权以及检举、控告权的行使。
指由国家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行政保护措施,有别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保护方式。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司法保护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应实行特殊制度,包括成立少年预审组和少年法庭,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侦察、起诉和审判方式。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实行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应及时审理未成年人的案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需要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应提供相应的帮助。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包括: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处理继承案件和离婚案件时,应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抚养权。
在法定继承案件中,人民法院应适当照顾未成年人的继承份额。在遗嘱继承案件中,如果发现未成年人应继承的遗产份额被剥夺,人民法院应宣布遗嘱无效,保障未成年人继承相应的遗产份额。
在离婚案件中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时,人民法院应听取具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依法处理。
中国未成年特困人员能否被福利院接收的问题。依据《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福利院可以接受未满16周岁的特困人员的收留抚养,并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收养孤儿的限制条件,包括被收养人的年龄、身世背景等,以及收养人的年龄、抚养
童工的法律定义及相关的处罚规定。童工指的是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与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法律明确规定了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标准,包括罚款和加重处罚的情况。同时,也明确了哪些情况下不属于童工范畴,如参与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等。规定由劳动部
未成年人的定义及其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文章明确了未成年人包括少年和青少年的不同称呼所对应的法律定义和权利差异,并详细列举了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如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等。同时,也阐述了未成年人应承担的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文章还介绍了关
未成年人在犯罪后的累犯制度适用问题。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法律对于未成年犯罪的处理有别于成年人。再次犯罪的未成年人并不一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因此不适用累犯制度中的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的原则。相反,应依法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