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案例一:医疗误诊导致淋巴瘤患者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
案情概述
1995年10月初,原告张某在被告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检查,被告诊断为患有低度恶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淋巴瘤)。随后进行了第一次化疗,并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进行了9次化疗。然而,1999年10月,原告因左颈淋巴结肿大再次住院治疗,被告主治医生的诊断结果与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会诊结论不一致。经法院委托病理室进行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为淋巴结反映性增生。原告认为被告的误诊导致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因此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损失3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争议焦点
1. 被告是否存在误诊行为?2. 被告是否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被告在对原告的治疗过程中,除首次诊断为淋巴瘤外,其余活检结果均为反映性增生,与北京肿瘤医院的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然而,被告主治医生在首次活检结果未经会诊的情况下即确诊为淋巴瘤,显示了其过于肯定和自信的心理状态,构成过失一。此外,在第二次活检结果与首次活检完全不一致的情况下,被告未引起重视,继续进行化疗,导致原告损失扩大,构成过失二。被告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因此被告对原告的诊断错误,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判决结果
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各种损失3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案例二:医疗误诊导致骨肉瘤患者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
案情概述
2000年7月26日,原告严某在被告医院就诊,被告诊断为患有成骨肉瘤。然而,后续的病理活检结果显示为软骨粘液样纤维瘤。2002年7月15日,原告因病变部位再发肿胀、疼痛,再次入院诊治,病理结果为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恶变——去分化软骨肉瘤,侵及周围软组织伴坏死。为确诊,原告父母将病理切片请教多家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结果存在不一致意见。原告认为被告在2000年的诊断为误诊,使其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并导致生存期缩短。因此,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2.5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并承担以后治疗的全部费用。
争议焦点
1. 被告是否存在误诊行为?2. 被告是否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被告在2000年的诊断结果与后续活检结果不一致,导致原告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生存期缩短,构成误诊。因此,被告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判决结果
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2.5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并承担以后治疗的全部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