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赔偿纠纷民事案件中,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主要涉及以下事实:
医疗机构需要证明其对患者的诊疗和护理不存在过错。
医疗机构需要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患者声称的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医疗机构仅提供患者的病历和医学教科书等证据,并未提供其他足以证明医疗行为无过错或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的证据,将被视为未能履行举证义务。
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当承担自己受损害事实和接受过医疗事实的举证责任。
受损害事实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以及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医疗机构是指经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或医院。
医疗机构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应当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1. 证明病员的损害结果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关联。在大多数案件中,医疗行为与病员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明确。然而,在某些复杂的医疗纠纷中,必须经过专门技术鉴定才能确定因果关系。
2. 证明医疗机构不存在医疗过错。医疗机构如果要免除侵权责任,就必须证明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医疗过错。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可以作为参考。医疗机构证明自己没有医疗过错的途径包括:
(1)损害结果属于医疗意外。医疗意外是指医疗机构无法预料的原因造成的损害后果,或医疗机构确实无法避免医疗损害结果。
(2)出现了难以预料的并发症。只有当并发症是难以预料和难以避免的情况下,才可以成为免责的条件。
(3)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如果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是造成损害后果的全部原因,医疗机构可以免除赔偿责任。如果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只是导致损害后果的原因之一,且医疗机构也存在过失,应根据过失相抵原则,由双方分担责任。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主观性病历资料的定义及范围。医务人员通过医疗过程观察、分析讨论患者的病理,产生的诊疗意见等记录资料都属于主观性病历资料。这些资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至关重要,封存时需医患双方共同在场并确保真实性。医疗机构有责任保管封存的复印件并在争议中承担举证责任。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规定出台后,医疗机构需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及无过错,但患者仍需举证存在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之外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另外,医疗事故与一般医疗差错的赔偿范围和标准失衡问题亟待解决,引起对修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纠纷过了三年是否还能起诉的法律问题。一般来说,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但存在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等,可使诉讼时效中止或重新计算。因此,医疗纠纷过了三年仍有可能起诉,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律法规和案件细节综合判断。当事人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