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赔偿纠纷民事案件中,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主要涉及以下事实:
医疗机构需要证明其对患者的诊疗和护理不存在过错。
医疗机构需要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患者声称的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医疗机构仅提供患者的病历和医学教科书等证据,并未提供其他足以证明医疗行为无过错或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的证据,将被视为未能履行举证义务。
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当承担自己受损害事实和接受过医疗事实的举证责任。
受损害事实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以及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医疗机构是指经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或医院。
医疗机构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应当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1. 证明病员的损害结果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关联。在大多数案件中,医疗行为与病员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明确。然而,在某些复杂的医疗纠纷中,必须经过专门技术鉴定才能确定因果关系。
2. 证明医疗机构不存在医疗过错。医疗机构如果要免除侵权责任,就必须证明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医疗过错。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可以作为参考。医疗机构证明自己没有医疗过错的途径包括:
(1)损害结果属于医疗意外。医疗意外是指医疗机构无法预料的原因造成的损害后果,或医疗机构确实无法避免医疗损害结果。
(2)出现了难以预料的并发症。只有当并发症是难以预料和难以避免的情况下,才可以成为免责的条件。
(3)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如果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是造成损害后果的全部原因,医疗机构可以免除赔偿责任。如果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只是导致损害后果的原因之一,且医疗机构也存在过失,应根据过失相抵原则,由双方分担责任。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