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代为清偿是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的一种,它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清偿合同债务。代为清偿是由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当第三人不履行义务时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责任。第三人不是合同当事人。比如《合同法》第64条: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而代位清偿的情况是:
(1)我国《民法通则》第87条规定,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清偿全部债务后,就其超过自己债务份额的部分,取得对其他债务人的求偿权。
(2)我国《民法通则》第89条第1项,《担保法》第31条规定,保证人代为履行主债务人的债务或因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而发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后,取得债权人的地位,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
(3)我国《担保法》第57条,第72条规定,为债务人提供财产担保的第三人,在抵押权、质权实现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4)我国《保险法》第44条规定,财产保险的标的物由第三人造成损害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进行赔偿后,有权请求被保险人让与其对于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从而取代被保险人的地位,可向第三人追偿。
而在债务承担过程中,债务人已经成为合同的当事人,其不履行义务,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另外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转让债务的协议时也要经过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比如《合同法》84条: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中的法律事项。包括标的公司欠股东借款的债权、股东欠标的公司借款的债务、与原股东相关的或然债务风险以及与转让股东无关联的债权债务等方面。在股权转让过程中,需要明确债权债务的清偿和披露义务,并约定相关风险承担方式,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
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购销合同纠纷案,重点讨论了委托付款说明的性质以及其与债务转移的区别。A公司与B公司存在合法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B公司委托甲代为支付货款,但不能因此认为甲承担了支付货款的义务。委托付款与债务转移在形式上有相似性,但在法律上有明显差异
《合同法》第八十四条关于债务转移的规定及其特征。债务转移需债权人同意,包括债务承担和代替履行两种情况。合同义务转移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都必须经过转让债务的协议并获得债权人同意。当事人在进行债务转让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保护债权人利益。
债务抵消的法律条件,包括互负债务、债务种类相同、债务已届清偿期以及债务可抵消的特殊情况等。同时,也阐述了不得进行债务抵消的情况,如性质上不得抵消的债务、法律规定不得抵消的债务以及当事人特别约定不得抵消的债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