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是什么
时间:2024-09-24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合同法中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是非常重要的权利,合同抗辩权有几种,如不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等,不同类型的合同可行使的抗辩权是不一样的,那么抗辩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抗辩权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
抗辩权的概念
抗辩权是指各种合同抗辩权的总称,包括了不安抗辩权等内的所有抗辩权。抗辩权是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可以以合同对方的违约行为或其他特定情形为由,中止或解除自己的履行义务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不安抗辩权是抗辩权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适用于存在履行顺序的合同。根据《民法典》第527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之一,就可以中止履行。
中止履行的效果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中止履行后,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应当恢复履行。然而,如果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能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法律规定的变更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根据该法律的规定,与之相冲突的条例将被废止。在《民法典》生效之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8条和第69条的规定,当事人也可以根据相同的情形中止履行,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以上是抗辩权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概述。抗辩权是当事人在特定情形下中止或解除履行义务的权利,而不安抗辩权是适用于有履行顺序的合同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并在一定条件下解除合同。随着《民法典》的生效,相关法律规定发生了变化,需要根据最新的法律条文来进行操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判决生效后是否可以主张不安抗辩权
合同判决生效后是否可以再主张不安抗辩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在合同纠纷通过诉讼解决并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不能再行使不安抗辩权。只有在符合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条件下,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并且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及时通知对方并提
-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效力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效力。构成条件包括双方存在同一双务合同、债务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等。效力方面,后履行一方有权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当时拒绝其履行要求,且行使不安抗辩权时仍可行使顺序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
合同法中的中止履约权和合同解除权
合同法中的中止履约权和合同解除权。根据立法本意,当事人享有这两项不安抗辩权利,其中中止履约权的行使条件是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可能无法履行债务。在一定条件下,不安抗辩权还可以转化为消灭的抗辩权,权利人可依法行使合同解除权,消灭对方的履行请求权和合同关
-
依法行使抵押权的条件及特别约定
依法行使抵押权的条件和特别约定,以及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抵押权人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行使抵押权,同时建议签订房地产抵押合同时增加特别约定以保护抵押权人利益。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满足后给付义务人履行能力明显降低等条件,先履行义务人需提供充足证据,并且债
-
不安抗辩权适用条件
-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
-
先履行方的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