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草案合同编的新增规定,禁止高利放贷。
在此前的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次审议稿中,规定了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情况下,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为了解决民间借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有人提出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民法典草案采纳了这一意见,并将该规定修改为: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对高利贷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所说的高利贷是指贷款利率高出央行同期基准利率四倍的贷款。
根据我国的规定,对于高利贷情况下发生的贷款资金,如果贷款利率高于央行同期基准利率,将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但如果利率未超过基准利率的部分,仍然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高利贷的借条并非完全不受法律保护。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无论利息多高,借贷合同都是合法有效的,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债务人有义务及时偿还借款的本金。
对于个人或单位以转贷牟利为目的,通过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并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情况,可依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以高利转贷罪进行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民间高利贷利率的合法性。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但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根据最新规定,年利率超过36%的属于高利贷,而民间借贷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36%。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依据
高利贷者的消费类型以及发放高利贷的人群类型。高利贷者的消费主要包括因生活困难、疾病治疗、婚丧礼仪、子女教育等方面产生的借贷需求。而发放高利贷的人群则包括较为富裕的普通人家、国家公职人员以及从事投资和融资的民间机构。不同的人群放贷的对象、期限和收益率也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发放高利贷超过规定利率是违法的,但带他人借高利贷本身并不违法,若存在隐瞒、欺诈等行为则违法。法律规定了年利率的限制,超出年利率限制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会将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
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定义及利息计算方法。高利贷指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行为。高利贷利息计算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四倍为基准,采用复利计算方式。高利贷表现形式包括超过法定利率的借贷、计算复利、提前扣除利息以及以他人资金转手出借等。超过法定利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