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受人和业主是两个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在房屋买卖中,要成为业主,首先要成为房屋的买受人。买受人是指根据《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约定,作为合同一方的人,通过与出卖人履行合同,取得房屋所有权后转变为业主。那么,买受人何时成为业主,即获得房屋的所有权呢?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财产所有权在财产交付时起转移,除非法律或当事人另有规定或约定。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也规定,房屋的转移占有视为房屋的交付使用,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因此,买受人在接受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房屋后,发生了房屋所有权的转移占有,从而成为业主。
业主是物权法中的一个法律概念,我国正在制定《物权法》。该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第六条中,规定房屋的所有权人为业主。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所有权的规定,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有两种方式,即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原始取得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最初取得财产所有权或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财产所有权,例如劳动生产、收益、没收等。房屋所有权是指房产投资人通过投资、建设房屋,原始取得对房屋建设工程的所有权。继受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从原所有人那里取得某项财产的所有权,买受人通过与开发企业签订买卖合同,支付相应对价、获得房屋后合法取得房屋所有权。
买受人是合同法上的概念,是相对于合同另一方出卖人而存在的,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业主是物权法中的一个法律概念,指房屋的所有权人。只有通过买卖合同并接受房屋后,买受人才能成为房屋的业主。
房屋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双方自愿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法定情形会导致合同无效。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主体不当、买受人主体不当、出卖人隐瞒抵押事实和销售拆迁安置房屋等情况也会导致合同无效。购
买卖合同的基本定义及出卖人的义务。出卖人需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交付可以是直接转移占有或将向第三人请求提取标的物的权利转让给买受人。此外,出卖人还需交付与标的物相关的单证和资料。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方法依法律规定,动产依交付而转移,不动产及特别规定的
标的物的风险承担问题。在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毁损和灭失风险在交付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后由买受人承担。对于不同合同和特殊情况下的风险承担,也有相应规定。如买受人违约、承运中的标的物、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要求等情况都有明确的风险承担方式。另外,孳息归属原则也
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问题。如果合同中有约定的交货地点,则以该地点为合同履行地;若无约定,则根据交货方式确定履行地。对于需要运输的标的物,出卖人应交给第一承运人运交给买受人。如合同未明确履行地点,根据法律规定确定,涉及货币给付的在实际操作中也需注意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