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动产抵押权的公示与不动产抵押权的公示不同。不动产抵押权的公示方式是登记,而且是强制登记;动产抵押权的公示方式也是登记,但却不是强制登记而是登记对抗主义。所以动产抵押权没有追及效力。
我国《担保法》第四十三条也对动产抵押权的公示进行了规定,但其规定未必像不动产抵押那样采登记成立主义,而是规定为登记对抗主义。这样一来,即使双方当事人在动产上设定了抵押权,如果不去进行登记,那么该物权变动就没有公示。若该动产再次发生物权变动,后来的交易方即第三人就无从知晓原抵押权的存在,如果抵押人不告知的话。此时的第三人和抵押权人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要么承认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要么否认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二者不能兼得。
动产抵押合同自双方签字确认后生效。我国动产抵押权模式采用书面成立—登记对抗主义,即动产抵押权依当事人间的书面合同成立,但未办理抵押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所谓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包括两方面含义:
1、合同签订后,如果抵押人将抵押财产转让,对于善意取得该财产的第三人,抵押权人无权追偿,而只能要求抵押人重新提供新的担保,或者要求债务人及时偿还债务;
2、抵押合同签订后,如果抵押人以该财产再次设定抵押,而后位抵押权人进行了抵押登记,那么,实现抵押权后,后位抵押权人可以优先于前位未进行抵押登记的抵押人受偿。而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也即抵押财产登记后,不论抵押财产转移到谁手中,只要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抵押权人都可以就该抵押财产实现抵押权。同时还有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人受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八条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民法典》第四百零四条 【动产抵押权无追及效力】以动产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房屋抵押担保未经登记的认定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房屋抵押需办理抵押登记,否则抵押合同未生效,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不同性质的抵押物需向不同部门办理登记。房屋抵押合同的管辖法院一般为房屋所在地法院,涉及不动产纠纷的案件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债务人在存在多个债权的情况下,哪些债务具有优先受偿权的问题。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提供不动产、动产抵押或质押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但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以抵押或质押财产实现优先受偿需依据法律进行。同时,债权到期的先后顺序与优先受偿无关,是否具备申请
质押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包括登记书的填写要求。申请人必须使用标准A4纸张和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来填写登记书。这是质押程序的重要部分,以确保法律要求和程序得到正确执行,保障相关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抵押权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包括抵押和动产质押的定义、要件。抵押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财产占有权,作为债权担保;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依法优先受偿。动产质押则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担保。两者的关键都在于担保债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