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引来不少购房者欢呼雀跃,认为这是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首付比例降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购房压力。可是,对于消费者而言,降首付真的是一大利好吗?
现在大多数年轻购房者的首付都是家里给的,首付家里可以帮,月供反而多数要靠自己。首付给少了,贷款就多了,要付的利息就更多了,压力更大。买一套房,除了房价、税费,购房者还要付巨额的利息,计算下来,其实利息才是最大的负担。降首付对投资客是利好,但对自住客而言,并不算是好政策。
按照二三线城市目前的平均房价来算,一套均价9000元、90平的房子,首付30%贷款56万,以30年等额本息计算,购房者给银行的利息大概是51万。如果首付20%,贷款64万,以30年等额本息计算,购房者给银行的利息大概是58万。这样比较下来,单利息就要多支付7万元,够买辆代步车了。
看到这儿也有网友会说,等到馒头五块钱一个那天,贷款还是好还很多的,低首付至少能减轻眼下的压力。这样考虑也不无道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只是不要单纯地把“低首付”看得那么重要,还是要充分考虑到后期的还款能力,尤其是买房后第一个十年间的压力是否在自身和家庭可控的范围内。
总的来说,低首付对收入稳定,但眼下积蓄不多又急需置业的年轻人帮助较大。而对于经济收入不稳定或经济实力较差的消费者来说,面对低首付的诱惑,还是要冷静思考,在购房前充分做好预算的。
整体来看,降低首付比例对于一二线城市的作用更为明显,三四线城市由于其自身购买力限制,降低首付比例的作用较弱。考虑到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去库存压力大,同时家庭住房空置情况更为严重,其未来住房市场仍值得关注。
政府对“二套房认定标准”的规范及其意义,通过国十条的落实向房地产市场发出明确信号。政府区分住房购买的投资与消费,旨在改变住房市场成为赚钱工具的观念,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这种区分对房地产市场及国家经济长远影响重大。
购买第二套房的贷款条件和优惠政策。贷款条件包括借款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本市城镇正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等。最新优惠政策规定,购买第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调整。此外,二套房优惠政策的认定标准也进行了明确,包括家庭
外地有房在深圳购房是否算二套房的问题。取决于实际情况,如贷款购置房产次数和当地房屋登记信息系统中的记录。另外,还讨论了购买房子需要缴纳的税费,包括契税和房屋维修基金等。在不同情况下,税费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夫妻婚前各有一套房,婚后是否算二套房的问题。依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需考虑房屋登记及贷款情况等因素。另外,还讨论了婚姻登记前购买的房产是否算婚前财产和婚前协议赠予的房子是否可以随意撤销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建议向专业律师咨询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