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劳务合同 > 建筑劳务合同是否必须备案

建筑劳务合同是否必须备案

时间:2021-10-22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8713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时候双方是雇佣关系的话那么双方是要签订劳务合同,这样的话对于双方来说才有一定的保障,一般来说工程是不可以转包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对于建筑劳务合同是否必须备案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答相关的内容。

一、建筑劳务合同是否必须备案

是的。劳务分包企业必须在劳务分包施工合同签订7日内,到项目所在地的分包、劳务市场办理合同备案和综合保险手续,劳务分包施工合同必须加盖合同双方单位的合同备案专用章。

劳务分包企业必须与使用的每位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及时向总包企业提供务工人员名单,要进行用工人数比对,并经总包企业盖章认可后,到工程所在地劳务、分包市场办理综合保险手续。

劳务分包企业使用的劳务人员因故离开,需及时到分包劳务市场办理综合保险注销手续。

《建筑法》第二十八条 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二、劳务分包资质标准

1、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注册资本金30万元以上。

(2)企业具有相关专业技术员或本专业高级工以上的技术负责人。

(3)企业具有初级以上木工不少于20人,其中,中级、高级工不少于50%;企业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完成劳务分包合同额100万元以上。

(5)企业具有与作业分包范围相适应的机具。

2、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注册资本金10万元以上。

(2)企业具有本专业高级工以上的技术负责人。

(3)企业具有初级以上木工不少于10人,其中,中级、高级工不少于50%;企业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4)企业近3年承担过2项以上木工作业分包,工程质量合格。

(5)企业具有与作业分包范围相适应的机具。

三、工程劳务分包的风险怎么规避

1、发包人不得直接指定专业施工分包人或劳务分包人。

2、发包人不得将应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肢解,发包给几个承包人。禁止肢解发包。

3、总承包人进行专业分包,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

4、分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劳务分包属于一个例外。

5、总承包人不得全部转包,也不得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发包给其他承包人。

6、将工程的主体结构交由他人施工。禁止的范围从主体结构的禁止,演化成主要工作量、再演化成群组工程中的过半数。

7、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都要具备资质,并且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业务。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开始的案例二劳务公司再与罗某个人签订《分包协议》不可能是真正的合法的分包协议

8、禁止再分包和转包。

9、分包人和总承包人对其成果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劳务分包例外)。

10、注意分包合同关系的相对性问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签订人与实际施工人的区别是什么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签订人与实际施工人的区别,以及工程承包人和劳务分包人的不同。承包合同签订人主要负责项目施工任务,而实际施工人需要多种资质并可能承担多个任务。劳务分包人则是与工程承包人签订协议,负责特定部分的施工任务并获取劳务报酬。总承包方对整个工程承

  •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给个人是否合法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个人是不具有资质的,所以将建设工程劳务部分分包给个人的,是违反建筑法的违法行为。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承包单位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对因转包工程或者

  • 房屋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怎么写

    为加快项目工程施工进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省市建设局有关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本合同对房屋建筑工程作业的工费、材料费、机使费以及间接费、安全质量管理及培训费用

  • 劳务分包费用的计取方式有哪些

    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组织施工作业和经营管理所需费用,利润是指企业完成作业分包获得的盈利,按照人工费一定比例计取。施工总包单位与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由工程承包人向负责办理工程报建手续的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

  • 劳务分包合同纠纷怎样处理
  • 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纠纷风险的规避和对策探讨
  • 工程劳务分包分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