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 > 不协助执行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不协助执行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时间:2021-12-23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8826
人民法院执行生效判决书时,如果需要其他机构或者单位协助执行的,可以向协助执行的单位发出执行通知,协助单位有义务配合人民法院执行,那么不协助执行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人如果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且情节严重,将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第一条 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的刑事责任

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如果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且情节严重,将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进行处罚。

第二条 具有拒不执行行为的情形

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如果有能力执行却实施以下行为之一,应当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中规定的“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1. 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并经采取罚款或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
  2. 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3. 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4. 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5.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6. 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7. 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8.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

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

1、申请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必须被当事人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法院受理

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执行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当审查该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

3、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

执行员在接到申请执行书或移交执行书后,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责令其在规定的期间履行。

4、采取强制措施

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有可能隐匿或转移财产,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执行员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制作执行情况的笔录,并由在场的相关人员签名或盖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扣押邮件、电报的合法性和程序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 主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的涵义

    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其他主犯则按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对主犯的处罚,刑法规定应从重打击,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减刑、假释作从严掌握。在追究刑事责

  • 犯罪分子患有心脏病是否会免除刑事处罚

    中国法律关于犯罪分子患有心脏病是否免除刑事处罚的规定。即使犯罪分子患有心脏病,也不会免除刑事处罚。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情况,可以申请监外执行。法律规定了一些情形下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或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但患有心脏病的犯罪分子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享受这种待

  • 二审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 欠高利贷会怎么样
  • 欠高利贷跑路算逃犯吗
  • 财产划分可以强行搬私人物品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