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人如果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且情节严重,将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如果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且情节严重,将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进行处罚。
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如果有能力执行却实施以下行为之一,应当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中规定的“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必须被当事人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执行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当审查该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
执行员在接到申请执行书或移交执行书后,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责令其在规定的期间履行。
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有可能隐匿或转移财产,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执行员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制作执行情况的笔录,并由在场的相关人员签名或盖章。
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义务后是否可以撤销被列名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在一定情形下删除失信信息,包括已履行义务、执行完毕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和方法,以及申请执行的期间和相关法律规定。
刑事案件中取保候审的流程与规定。流程包括提出申请、决定批准和执行取保候审三个阶段。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不会造成社会危险的犯罪嫌疑人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条件,包括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和有固定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包括非执行事务的合伙人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监督,合伙人查阅企业账册的权利以及参与企业重大事务决定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为了确保合伙人能够客观有效地了解并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