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和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可以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根据《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第七十一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1、继续犯。也称持续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典型的继续犯如非法拘禁罪等。
2、想像竞合犯。想像竞合犯是指基于一个犯意,实施一个犯罪行为,侵犯了数个客体,成立数个罪名的情况。
3、法条竞合。法条竞合又称法规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
4、结合犯。结合犯是指将本来是刑法上各自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由法律明文规定结合成为一罪的情况。例如日本刑法第241条规定的强盗强奸罪,是指犯强盗罪而又强奸妇女的行为,就是盗窃罪与强奸罪在刑法规定上的结合。关于我国现行刑法是否存在结合犯问题,目前刑法界还存在着争论。
5、连续犯。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状态。如连续实施数个杀人行为。
6、牵连犯。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从传统刑法理论上讲,牵连犯是不实行数罪并罚的。但修订后的刑法也规定了对部分犯罪性质特别严重的也可以实行数罪并罚。
7、吸收犯。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因一个被另一个所吸收,而失去独立评价的意义,仅按吸收之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可见,吸收犯是实质上的一罪,不适用数罪并罚。
8、选择性罪名。选择性罪名,是指刑法分则的一个条文中规定了许多种行为方式或者行为对象,不论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涉及其中几种行为方式或者行为对象,均构成一罪,而依具体行为或者对象确定罪名。
职务犯罪与严重违纪的定义以及玩忽职守罪的具体规定。职务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等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公务活动规章规范的行为,应予以刑事处罚。玩忽职守罪具体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形。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渎职犯罪与受贿罪数罪并罚
构成牵连犯的条件以及对其处罚原则的研究。牵连犯需具备犯罪目的、实施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且这些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对于牵连犯的处罚,存在从一重处断原则和数罪并罚原则。针对现有处罚原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具体犯罪构成类型的法定刑为区分标准,综合考虑
涉及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事责任,详细阐述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等不同行为的刑期及处罚。同时也讨论了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刑事责任。对于同时犯有多种罪行的,将依法进行数罪并罚。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