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关要有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而海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上岗执行职务。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第七十三条 海关应当根据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使海关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
海关专业人员应当具有法律和相关专业知识,符合海关规定的专业岗位任职要求。
海关招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
海关应当有计划地对其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法制、海关业务培训和考核。海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上岗执行职务。
(一)货物从进出境起到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止的期限,就是海关对监管货物的监管期限。
(二)海关对各类货物的监管期限规定
1、一般出口货物
(1)进口货物,自货物进境时起到海关放行止;
(2)出口货物,自向海关申报起到出境止。
2、保税货物。自货物进入关境起,到出境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或转为实际进口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止。
3、特定减免税货物。自货物进人关境起,到监管年限期满海关解除监管或办理纳税手续止。
4、暂准进出境货物。
(1)进境货物,自进入关境起到复运出境,或转为实际进口止;
(2)出境货物,自出境起到复进人关境,或转为实际出口止。
5、其他进出境货物。
(1)进境货物,自进人关境起到复出境,或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止;
(2)出境货物,自出境起到复进人关境,或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止。
公司对于员工岗位调动的合法性。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不能随意调动员工岗位,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对于因工作需要的平行调动,薪资原则上不低于调动前的水平;个人原因提出的调动,薪资参照调动前后的水平及岗位薪资就近定薪。规定适用于等级工资制员工,不适用于计件
某公司因货物申报不符被海关处罚后,认为处罚过重并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例。公司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文章还强调了复议申请期限的重要性,并详细解释了如何判断管理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发生的不同标准。
经理、成本会计、销售会计和物业会计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经理需要协助副总制定公司财务制度和工作流程,编制资金计划等,并向公司领导反馈财务信息。成本会计需要登录明细账、审核往来账款等,销售会计需要处理销售收款和售楼按揭工作,物业会计则需要执行会计
职工工伤致残后的调岗法律规定。对于不同等级的伤残职工,处理方式不同。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应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原工作岗位;五级、六级伤残职工应保留劳动关系,难以安排工作时发放伤残津贴;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原则上应恢复原工作岗位,并允许用人单位安排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