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关要有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而海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上岗执行职务。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第七十三条 海关应当根据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使海关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
海关专业人员应当具有法律和相关专业知识,符合海关规定的专业岗位任职要求。
海关招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
海关应当有计划地对其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法制、海关业务培训和考核。海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上岗执行职务。
(一)货物从进出境起到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止的期限,就是海关对监管货物的监管期限。
(二)海关对各类货物的监管期限规定
1、一般出口货物
(1)进口货物,自货物进境时起到海关放行止;
(2)出口货物,自向海关申报起到出境止。
2、保税货物。自货物进入关境起,到出境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或转为实际进口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止。
3、特定减免税货物。自货物进人关境起,到监管年限期满海关解除监管或办理纳税手续止。
4、暂准进出境货物。
(1)进境货物,自进入关境起到复运出境,或转为实际进口止;
(2)出境货物,自出境起到复进人关境,或转为实际出口止。
5、其他进出境货物。
(1)进境货物,自进人关境起到复出境,或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止;
(2)出境货物,自出境起到复进人关境,或最终办结海关手续止。
逃避海关关税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具体视逃避税款的数额大小而定。扣缴义务人若采取同样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也将受到相应处罚。对于多次违法行
事业单位人员自动离职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旷工论处和除名处理。同时定义了自动离职和擅自离职的含义,即劳动者未经通知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和单位的行为。此外,文章还涉及员工人事档案与工作范围的限制以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劳动关系和辞职规定,包括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
正常报关是否构成走私行为的问题。文章明确指出违反海关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等行为被视为走私行为。同时列举了走私行为的具体情形和处罚规定。正常报关并未逃避海关监管和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不属于走私行为。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条件。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也被视为工伤;军队退役伤残复发同样视为工伤。而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况则不得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