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进出我国境内的,携带的原则是: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并接受海关监管。物品所有人要向海关申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第四十六条 个人携带进出境的行李物品、邮寄进出境的物品,应当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并接受海关监管。
第四十七条 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并接受海关查验。
海关加施的封志,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或者损毁。
1.查验范围
(1)、进出口货物,除海关总署特准免验的以外都应接受海关查验。
(2)、海关查验主要是检查进出口货物的名称、品质规格、包装式样、数量、重量、生产或贸易国别等项是否与报关单和其他证件相符,防止非法进出,检查货物中是否有走私夹带和政治、经济破坏等事件发生。
2.查验方法
海关查验方法有两种,即一般查验和重点查验,或者说外形查验与开箱查验。对属于正常往来的进出口货物可以不予查验或者进行一般性的检查,即所谓外形查验,如核对货名、规格、生产国别和收发货单位等标志是否与报关单相符,检查外包装是否有开拆、破损痕迹以及有无反动字样,黄色文字图像等。根据货物的品种、性质、贵重程度,以及国内外走私违规动态,收发货单位经营作风等历史资料,分析认为数量或其他方面可能有问题和存在走私破坏嫌疑(如进口成套组装散件,伪报为零部件化整为零进口等)的货物,则应进行开箱检查,必要时可以逐件细查细验,防止进行经济、政治破坏。
中国刑法中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适用主体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不适用于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适用方式包括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决定适用时需考虑犯罪情节、罪行轻重、国际形势及犯罪人的国籍国与我国的外交关系。旨在维护国家
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及进出境物品的法律要求,以及未在营业执照报关经营范围中明确经营范围可能面临的处罚。具体后果包括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境物品的处罚、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应缴关税的货物、物品的处罚、伪报、瞒报进出口货物价格的处罚等。同时对两人或多人共
刑法中的驱逐出境作为一种刑罚方法的适用方式和条件。驱逐出境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是针对犯罪外国人的特殊附加刑,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与公安机关决定的驱逐出境行政处罚不同,适用驱逐出境需考虑犯罪性质、情节和犯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驱逐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指控的被告人周某犯骗取出境证件罪一案。周某通过伪造签证申请材料和提供帮助,骗取了多份出境签证并收取高额费用。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周某构成骗取出境证件罪,经法院审理后确认其罪行成立。最终,被告人周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