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房屋时,并不必须签署商品房认购书,而可以直接签署购房合同。签署认购书并交付购房定金会使购房者在签署正式合同时处于被动地位,可能会面临开发商拒绝一些要求的情况,导致购房者无法提出异议。实际上,签署认购书并不是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属于双方自愿行为。如果非要与开发商签署认购书,也应在认购书上注明以下内容:“如果双方在签署正式合同时无法就具体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不能签署正式合同,卖方应无条件立即退还定金。”
认购合同与商品房买卖合同之间存在预约与本约的关系。两者在合同内容、合同目的、权利义务、违约形态、违约责任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然而,认购书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定为买卖合同,此时当事人的义务将发生质的变化,从双方履行磋商义务变为出卖人交付房屋、买受人支付价款。
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房屋认购书中约定的购房定金受到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如果由于购房者的原因无法签署购房合同,开发商无需退还定金。因此,购房者在签署房屋认购书后并不是必须购房,但如果不购房,则购房定金也不会退还。
如果购房者决定签署商品房认购书,应在签署前进行以下审查。购房者在签署商品房认购书之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仔细审查卖方是否具备开发房地产的资格。
审查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及该销售项目的相关批文是否真实、合法、有效。
确认所售房屋是否存在抵押。
确认土地出让金是否已经全部支付。
评估房产商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
确认所售房屋是否能按时完工。
确认房产商是否能顺利获得产权证。
确认所售房屋的配套设施是否能够跟上。
由于房屋认购书是由房产商制定的,其中通常存在不利于购房人的陷阱。因此,购房人应尽可能与房产商签署详细的商品房认购书。一般来说,房屋认购书存在以下陷阱:
认购书内容过于简单,仅包括房屋地址、面积、价格、交楼日期等。
认购书未对分摊面积、税费、违约责任、配套设施、装修标准、房地产交付及定金的退还或丧失条件、物业管理等进行规定或详细约定。
房产商以隐瞒重要事实的方式销售没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屋,欺骗购房者,先让购房者签署认购书并收取定金,后签署预售合同,骗取定金。
购房认购书的定义、目的和内容,包括商品房认购书的基本条款和法律效力。认购书具有法律效力,其签订形式为合同书形式。认购书中的定金性质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立约定金在认购书中起到担保购房合同签定的作用。签订认购书时需注意定金性质的约定,以确保双方权益。
房屋买卖合同中的装修款补偿是否合理的问题,并介绍了合同有效的条件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商品房买卖中何时可以要求退一赔一的情况,包括出卖人隐瞒房屋事实等情形。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建议购房者及时委托专业律师处理。
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陷阱,包括广告陷阱、销售陷阱、“五证”陷阱和合同陷阱。开发商常常在广告中夸大配套设施,利用消费者心理设下陷阱,以及在合同中留白或选择性填写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购房资格转让协议的有效性,法律对于购房指标的转让并非物权范畴没有明确的禁
售楼书是开发商所做的宣传广告,购房者大都是先被售楼书中所描绘的完美户型、美妙的环境、先进的配套设施及高水准的物业管理等所吸引。可见,在满足了《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商品房认购书有可能直接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