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的物如果被人民法院执行拍卖的,不能行使撤销权撤销拍卖行为。
2、但可以对法院拍卖标的物行为提出执行异议。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执行异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1、必须有拍卖根据。强制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必须有根据,强制拍卖的根据主要是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和拍卖裁定书。因此,执行法院在委托拍卖前,必须作出拍卖裁定书。
2、被强制拍卖的物品必须已被查封或扣押。查封或扣押是拍卖的前置条件,进人拍卖程序的被执行的物品,必须是已被查封。扣押的物品。如果尚未查封、扣押,执行法院尚未占有或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委托拍卖机构拍卖就无物质条件,也不能完全保证买受人取得拍卖物。
3、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限内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查封、扣押后,人民法院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履行义务,而被执行人仍不履行,方可将已查封、扣押的物品进行拍卖。如果被执行人在责令期限内履行义务,被查封、扣押的物品应当返还被执行人,不得再拍卖其物品。
4、强制拍卖的物品具有可转移性。禁止流通的物品,如金银、文物、毒品等,不得公开拍卖,只能交付有关单位收购或没收。
债权保全流程的两种形式,即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适用于债务人未行使到期债权导致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撤销权适用于债务人放弃债权或低价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
双重除斥期间的相关内容。两个除斥期间均为有效,其中第二个除斥期间是最长的。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受到双重除斥期间的限制。除斥期间是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与诉讼时效不同,其不会中断、中止或延长,且所消灭的是实体权利。
债权人撤销权的时效问题。撤销权的期限分为一年和五年,取决于债权人是否知道撤销原因。债权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否则将失去权利。同时,债务人放弃债权的行为若给债权人造成损害,可被债权人撤销。法院会对撤销请求进行审理,依法判决撤销行为。这些规定为债
合同保全的两种方法: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代替债务人行使债权,要求第三人清偿债务或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权。撤销权则是当债务人的行为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撤销其行为。两种方法的条件和适用范围都有所不同,但都旨在保护债权人的